当水墨与指尖共舞,当线条成为无声的对话,一场跨越有声与无声世界的艺术教育实践在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温暖展开。4月8日,我院公共艺术教研室专任教师李冉带领9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该校,开展了主题为“翰墨金石 登高致远”的书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定制化书法教学、触感临摹体验、手语互动等形式,为一个班13名聋哑学生提供了书法学习的支持和帮助。
活动当中,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李冉老师以书法作品《宰丰骨匕记事刻辞》为切入点,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早期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篆书。学生们在感受书法作品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了解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今书体的特点。在实践环节,李冉老师在宣纸上为学生演示了笔画书写的起笔、行笔与收笔等技巧,我院大学生志愿者则用手语和文字一对一地指导特殊学生。经过两小时的沉浸式临摹创作,聋哑学生们与志愿者共同完成了15幅装裱作品。
特教教育学校的甘主任表示:“这些孩子原来沉默的笔墨可以如此鲜活地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真心感谢你们的付出。”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志愿者黄乐言表示:“今天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利用自己所学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学生,真切体会到了课堂上老师所说的传承与创新的意义。”书法不仅只是技巧训练,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未来公共艺术教研室将持续开展书法类社会服务活动,让教育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学生。
(撰稿/李冉 编审/熊潇滢、杨丹审核/何鑫终审/张立恒 摄影/秦勇)
上一条:人文与传播学院联合举办“DeepSeek赋能教研创新”工作坊
下一条:我院教师与书法鉴赏课程学生共赴信阳市博物馆参观学习(学院)